毛泽东的生日

    众所周知,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

    1893年的这一天,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韶山冲一户农民家庭。在家乡生活了十七年,1910年秋天,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以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毛泽东坚定执着的求索之路由此开始,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幕徐徐拉开。此后,在毛泽东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殚精竭力、为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矢志奋斗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他曾度过数十个生日。

       在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之际,让我们透过有关资料,看看12月26日这一天毛泽东是如何度过的。

       这一天,他运筹帷幄、排兵布阵

  让我们先看看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的记载。1936年12月26日,毛泽东对驻扎于西安附近的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对峙前线的工农红军做出部署。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确定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12月25日蒋介石被释放,张学良没有告知周恩来等,就亲自陪送蒋介石等飞赴洛阳。12月26日,蒋介石、张学良一行抵南京。在得到张学良已经送蒋介石返回的消息后,虽然蒋介石已经作出撤军承诺,但为了防患于未然,当日毛泽东致电时任红军前敌总指挥的彭德怀和时任红军前敌政治委员的任弼时,指出:“为督促南京撤兵,为准备万一变化,为便利扩大补充野战军,仍应执行原计划,惟不驻咸阳,而照一、二、四方面军次序,驻兴平、武功、扶风、凤翔线,处在南京军天水集团与潼关集团之间,对东北军、西北军则处在其外侧。”

  ▲1936年12月19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及中共中央发表的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通电。

  1939年12月26日,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新的反共高潮,毛泽东与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王稼祥一起,致电朱德、杨尚昆和彭德怀,就如何应对阎锡山制造的“晋西事变”作出指示。

  1940年的12月26日,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无理攻击和污蔑,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致项英等新四军指挥员电,指示他们克服动摇犹豫,坚决执行北移方针。

       毛泽东在生日这天对人民战争的运筹帷幄和对人民军队的排兵布阵,不只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抗美援朝期间,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亲自起草或签发了大量指挥作战、谈判的电报。这是其中的两份。

  1950年和1952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都是在对朝鲜战场的运筹帷幄中度过的。1950年10月上旬,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历时7个多月,连续进行5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其中第二次战役收复平壤、咸兴、兴南,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东部沿海的襄阳以外的全部地区,迫使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扭转了朝鲜战局。据有关资料记载,就在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后两天,12月26日毛泽东复电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时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常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务相、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的朴一禹并告金日成及高岗,对志愿军下一步作战的准备工作作出部署,并指出:“战争仍然要做长期打算,要估计到今后许多困难情况。要懂得不经过严重的斗争,不歼灭伪军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歼灭美英军至少四五万人,朝鲜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当天,毛泽东还对即将改属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等的请示做出批示回复。5天后,第三次战役打响,是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突破三八线,解放汉城。

  面对着“联合国军”在朝鲜西海岸登陆的可能性,1952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同彭德怀谈话。第二天,毛泽东复电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的邓华,就朝鲜战场反登陆作战的军事部署作出答复。面对严阵以待的志愿军,“联合国军”被迫放弃军事冒险。1953年4月,中断了六个月之久的朝鲜停战谈判恢复。

       这一天,他集思广益、作出重要决策和判断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一生中作出很多重要的决策和判断,其中有不少是在12月26日这个特殊日子发生的。

  ▲毛泽东和陆定一(左2)、谢觉哉(左9)、王明(右6)、蔡畅(右1)在杨家沟合影。

  1947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米脂县杨家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此次中共中央扩大会议的会期是12月25日到28日。会议通过毛泽东提交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书面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报告总结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经验,提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等;总结了土地改革的经验,阐明了土地改革的方针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提出了“为了坚决地彻底地实行土地改革,巩固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必须整编党的队伍”;规定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提出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三大经济纲领。会议的决定指出:“这个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

  1961年12月26日,面对着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两国政府协定、全部召回在华苏联专家的不利局面,晚上,毛泽东在钓鱼台十二号楼召开会议,听取关于形势讨论的情况汇报并且讲话表示,“我们只管我们这一块天下定于一,别人的我们不管。要来参观的让他看,要书的给他书,要谈话的同他谈。要告诉我们的外交人员,不管所在国的政府是否反动,一概不搞颠覆活动。”又指出,“ ‘强凌弱,众暴寡’,从来不得人心嘛。”“首先我们不分裂,你搞撤退大使,我不搞。”表现出一位大国领袖的定力和判断力。

  1970年12月26日,毛泽东审阅周恩来两日前报送的中共中央关于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给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委会的批示稿并批示,作出了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他在批示中赞成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又对兴建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作出了准确的预判。

      这一天,他潜心读书、胸中自有乾坤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即使是在指挥作战最为繁忙的革命战争年代也手不释卷,生辰的日子也没有例外。

  1945年10月,重庆谈判结束后毛泽东返回延安。时间进入12月下旬,此时的毛泽东刚刚一场大病初愈,12月26日的生辰是在阅读普列汉诺夫的《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中度过的。普列汉诺夫,前期是俄国马克思主义宣传家。1883年创建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翻译和介绍了许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并先后发表《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论著,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杭州等地和党的理论工作者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毛泽东读书,经常不仅自己一个人读,还会带领着同志们一起阅读和讨论。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为了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以更好地认识与纠正当时出现的一些错误倾向,毛泽东给中央、省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写信,建议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提出也可以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随后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重申了这一要求。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时,毛泽东拟定讨论的十八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读书”,就包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冬至1960年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分别组织了读书小组。毛泽东组织的读书小组有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参加。这个读书小组从1959年12月10日至1960年2月9日,先后在杭州、上海和广州,采取边读边议的方法,通读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毛泽东发表了许多谈话。根据有关资料的记录,1959年12月24日到26日每天下午,毛泽东同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继续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三天读了第二十六章《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和第二十七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的大部分。

      这一天,他字斟句酌、批阅文稿

  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亲自起草或直接参与修改了很多纲领性文件和重要文献,在12月26日这一天也留下了不少和文稿相关的宝贵记录。

  例如,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据记载,1953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从北京前往杭州的专列上。当天下午到达南京浦口,他在专列上听取时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的柯庆施汇报江苏工作。

  1955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审阅修改《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文件集》序言稿。

  1956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会议,讨论《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第六稿,刘少奇、陈云、张闻天、陆定一、康生、王稼祥、胡乔木、吴冷西、田家英出席。

  1957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审阅了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三次讲话的修改稿。

  ▲1957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毛主席电贺亚非团结大会》。

  同一天,亚非团结大会在埃及首都开罗开幕,共约3000人参加了开幕式,这是亚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间性的集会。中国派遣以郭沫若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参加。虽然毛泽东未亲身前往参加这次大会,但他于当日致电,热情祝贺亚非团结大会的召开。电报内容为:亚非团结大会的召开,对于发扬“万隆精神”,促进亚非人民团结,争取和维护亚非民族独立以及对保卫亚洲、非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将有巨大的贡献。谨致衷心的祝贺。这封电报署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

      这一天,他会客出访、广交朋友

  据有关资料记载,毛泽东在12月26日这天有不少会客出访活动。这些会客出访往往以外事活动为主。

  最不一样的就是1949年的12月26日,这天毛泽东是在苏联度过的。这是有关资料记录的,毛泽东唯一的一次在外国度过的生辰日。新中国初创之时,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访问。在这次访问中,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的签订,是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1960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苏联驻中国大使契尔沃年科、大使馆参赞苏达里柯夫和罗满宁。契尔沃年科代表苏共中央向毛泽东祝贺生日,还向他发出了再次访问苏联的邀请。毛泽东表达了对苏联客人的感谢,并与之探讨了国际共运相关问题。

  1964年的12月26日下午,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阿尔及利亚民兵代表团。

  当然,在生日这天会客的记载,并不都是外事活动,毛泽东也和同事战友们、朋友、亲属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相聚,这些聚会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

  ▲1963年7月,毛泽东和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左一)交谈。

  196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七十岁生日。这一天他特地邀请章士钊、王季范、程潜、叶恭绰等老朋友、老同学来中南海颐年堂作客,并请每人携带一位子女同来。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女婿孔令华,和部分身边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宴请。

  1964年12月26日晚上,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一一八厅邀请中央领导人、各大区主要负责人及少数部委负责人、劳动模范、科学家和身边工作人员聚会,共进晚餐。毛泽东说:今天不是请客,更不是祝寿,有工人,有农民,我拿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也算是实行“四同”吧!我没有叫我的子女们来,因为他们对革命没有做什么工作。

       这一天,他挥毫泼墨、一抒胸怀

  毛泽东一生中撰写了大量的书信函件,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在资料记载中,12月26日这天就有许多书信函件和诗词。

  其中有三份书信函件,有写给身边工作人员的,也有写给老朋友们的。例如1960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给身边工作人员林克写信,安排林克等六人去河南信阳下放锻炼,还很贴心的为他们准备了药包。

  ▲毛泽东1961年12月26日给臧克家信(落款部分)。

  1961年12月26日毛泽东复信当时任《诗刊》主编的诗人臧克家:“几次惠书,均已收到,甚为感谢。所谈之事,很想谈谈。无耐有些忙,抽不出时间来;而且我对于诗的问题,需要加以研究,才有发言权。因此请你等候一些时间吧。”同日毛泽东复信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当时任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周世钊:“惠书收到,迟复为歉。很赞成你的意见。你努力奋斗吧。我甚好,无病,堪以告慰。‘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 见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下句原为“暮雨千家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是湖南长沙岳麓山云麓宫望湘亭上的一副对联,录自清末诗人黄道让的《七律·重登岳麓》中的诗句,上句为“西南云气开衡岳”。

  1962年12月,苏共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苏联方面又在欧洲各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上围攻中共代表团。面对这样的国际压力,毛泽东丝毫不惧。据资料记载,当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上海,作《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从有关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12月26日,既是毛泽东生平中很特殊的一个日子,又是毛泽东的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他为中国革命、建设戎马倥偬、披肝沥胆,数十年如一日。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把全部的生命都投入到国家独立富强、人民解放幸福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资料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撰的有关传记和年谱材料)

来源: 理论中国     发布时间:2023-12-25 17:14:3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